「大家都不喜歡我,我不想去學校」
台灣創造了將近99%的升學率,但過度注重考試科目的結果,也造成超過40%的學生有社交上的困擾。
研究發現,有超過60%的偏差行為(例如逃學或是自殘),是因為社交上的障礙所引起。而這些因為人際問題而產生的偏差行為,不只對個案本身造成傷害,也會對整體班級風氣帶來負面的影響,更讓輔導人員的負擔加重。
若能提早發現這些社交困難,並且給予適當協助的話,不只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意願,也能有效減少後續偏差行為的發生,讓班級經營與輔導工作變得更加輕鬆。
然而,少子化造成的資源縮減,讓輔導老師除了日常的行政工作外,每人還要肩負300~450個學生的輔導責任。 龐大的工作量讓需要長時間陪伴才能了解的人際問題,變得更難被察覺,成為日後的隱憂。
該如何深入、有效的了解學生的人際互動狀況,也成了大家所關注的議題。
Peer是第一套專為學校設計的問卷分析系統,透過學生填寫一份雙向的互評問卷,並輸出系統後,就能呈現出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的社交地位、交友狀況,以及其他安排輔導作業所需要的重要資訊。
只需要短短的30分鐘,就能幫助輔導人員用值化、量化兼具的科學方式,來了解整個班級的人際互動狀況,也能透過與導師合作分配輔導工作,讓班級衝突減少,並且減輕後續的輔導壓力。
無論是對學生、導師或是輔導老師來說,都是一大福音!
清楚的找出每個次級團體的組成成員,互動關係,向心力,甚至團體在班級中的受歡迎程度!
分析班級中的人際關係,將能有效幫助老師避免衝突,並找到合適的小幫手,讓輔導工作事半功倍!
找出學生所重視的個人特質,或是連老師也難以發現的社交難題,成為輔導時最有力的切入點!
良好的班級氣氛,不只能增加學習意願,也能舒緩學生的憂鬱情緒,讓三級預防能更友善的被實現!
Peer社交測量的前身為『涂老師社交測量系統』,由涂春仁老師於1993年首度開發完成,即在學界引起一陣熱烈的討論。在二十餘年的發展歷史中,涂老師不斷的精進、改良,並於2016年起擔任顧問,由Peer接手網路版社交測量系統的開發。
「上學年選了六年級幾個班做社交測量,做完將結果分析給老師,並建議座位的安排,期末老師的反應是『有效!有效!』,老師說重新安排座位後衝突減少,上課順利多了。」
「社交測量是花一點點時間認識學生眼中同學的最佳工具,提供給導師、輔導老師、特教老師完整的人際概況,是幫助學生成長的最佳工具。」
「社交測量軟體能讓老師快速掌握班上學生的人際關係,宛如一部顯微鏡。透過他能夠透徹學生的人際脈絡,對輔導學生能有很大的助益,真是個與時俱進的優量輔導工具!」